福建省,简称“闽”,省会福州市。与浙江相邻,江西接界,广东相连,和台湾相望。福建饮食品类丰富,菜肴的烹调也讲究。闽菜独有特色,风味小吃更以花色多、品味佳而享誉国内,并且形成不同的地区特色。
光饼,汉族特色小吃,是福建福州的传统小点心。人们通常把饼面没有芝麻的叫“光饼”,有芝麻的叫“福清饼”。光饼用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的饼类食物,直径约6厘米,中间带有穿孔,食之香脆可口,味美价廉,爽口清朗。光饼在古代,那个时候书生赴京赶考,因为便于携带,便于就食、便于保存,身上往往带着光饼作为干粮。
光饼的由来,这里面还有个小典故,在福州府志里有记载:明嘉靖四十二年(年),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,由于连日阴雨天气,军中不能开伙,戚继光便下令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,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当作干粮,大大方便了作战歼敌。后来,这小饼流入民间,不但普遍食用,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。后人感念戚公,便把这种小饼叫做“继光饼”。如今在福安等地依然保持这种叫法。
烤光饼用的是一口高近两米、直径约有一米的外裹黄泥的大缸。先用松枝在缸内点大火把缸壁烧“白”,缸底只剩余烬,然后把做好的饼胚,由两人合作,伸手入缸,飞快准确地贴在缸壁之上,若是迟缓一点,就怕那光着的手臂要烤出泡来。由于烤光饼时面对着的是一只大火缸,所以不分冬夏,两人都打着赤膊。他们一个递胚,一个接胚往缸里贴,身子一伸一欠,一俯一仰,动作敏捷,配合默契,伴着噼啪噼啪有节奏的贴饼声,饼胚从上至下快速贴满烧炉内壁。用刷子播撒盐水,炉口扇风,使木炭燃烧不辍。速度、火候、技巧成了一炉光饼可口的关键!在这种大缸里烤出的光饼,只只金黄,十分香脆。沿街卖光饼的小摊,小摊上的光饼堆如小山,成了街头一景。从前,光饼都是百姓吃用,登不得大雅之堂。可能是风水轮流转吧,如今福州的大酒楼、大酒店,也把光饼切个蛤口,夹上糟肉、粉蒸肉、雪里红、苔菜,浇点醋蒜汁,当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点心待客。
光饼的煮法,变硬了的光饼用水泡大,然后切小,油锅中先放入菜心,配料等,再放入光饼一起炒,煮出来光饼鲜嫩!
炒光饼的话,光饼切小片,水打湿几秒就行了,有油锅炸,这样口感比较脆,再捞出来,然后油锅放入菜心酸菜炒了,再加入光饼,这样煮出来的光饼比较脆,比较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