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敢说,把米碾碎,制成不粗不细的米粉用来蒸肉,是我们湖北人的原创。
(五花肉。)上选正宗的五花肉,用刀切成大小适中,不厚不薄的一块块,再拌上自己心怡口味的蒸肉粉。
{农村蒸肉的老式蒸笼)先在蒸笼的底层,垫上普普通通的白菜,根据各人的口味,适当地撒点食盐,然后把肉均匀地摆在白菜的上面,别忘了放上一把洗净的大蒜头,加火蒸熟,一笼香味扑鼻,老少皆宜的米粉蒸肉,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。
{百吃不厌的米粉蒸肉)这就是我们湖北人最爱吃的米粉蒸肉。
我爱吃娘做的米粉蒸肉。
今年是我和妻子来苏州吴江的第八年。记得离开湖北云梦老家的第一年,女儿吩咐我们带十几包武汉的蒸肉粉过去。
(武汉蒸肉粉)妻子笑着说:"带在身上,压精神。”
“那边的蒸肉粉,没有我们湖北的好吃!”女儿说。
到了苏州市吴江区,我们住在七都镇一个名为蒋家港的村子里。
我和妻子,在各自打工的厂里,吃到苏州这边的“红烧肉"。老实说“红烧肉”也是蛮香蛮好吃的。但我们还是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千里之外的父母,还有娘为我们所做的米粉蒸肉。
五一节到了,女儿、女婿从吴江市来七都看我们,妻子对我说:
“蒸肉吃吧,半年了,怪想的。”
我骑着电动车,来到七都镇吉买盛超市,买了2斤最好的五花肉,还有蒸肉不可缺少的包菜,(因为白菜的季节己过),正准备出门,才想起沒有买蒸肉粉。
我返回超市,找了半天,总算是找到一包苏州本地的蒸肉粉。
妻子仔仔细细地除掉肉皮上的细绒毛,又让我磨好菜刀,小心地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把肉切成一样大小,一样厚薄的一块块,装入盆中,用水洗了一遍,又洗一遍,把水沥干。
再用刀将蒸肉粉包装撕开,将粉的三分之二倒入盆中,加一点海天老抽酱油、又加上一点海天蠔油,搅拌均匀,为的是让五花肉把“味”吃进去。
余下的蒸肉粉用来搅垒肉用的蒸菜。
我们蒸肉的工具,是“美的"牌电饭煲。
肉熟了,女儿说:“不好吃,沒有婆婆弄的好吃。”
我,妻子也有同样的感觉,只是羞于面子,不好意思说出口罢了。
(能吃能做,我的娘))我永远也忘不了娘当年用土灶,用劈柴,用瓦罐蒸笼给我们蒸肉的情景。
那一天,大哥休息,沒有上班,特地割了一刀三斤多的好肉,开车回来了。
我的大哥当军复员后,被安排到县城水利局工作,是名小车司机。
大哥不仅割了肉,还特地买了一个红色的、刚出窑的瓦罐蒸笼,因为我家以前那个竹子蒸笼,被村里人借去借来,实在是不能再用了。大哥的心真细,买肉,买蒸笼,还买了几包蒸肉粉,都是武汉有名的“江花牌”蒸肉粉。
直到现在,几十年过去了,大哥当年买的那个瓦罐蒸笼,还收在父母装碗的柜子里,随时准备再为我们蒸肉吃呢!
我喜欢我的大哥,我感谢我的大哥,我为自己有这些好的亲人而幸福和自豪。娘对我说:“三,把春叫来,蒸肉吃。"
蒸肉的程序是一样的。
切肉、洗肉、加蒸肉粉。
洗菜、砌菜、加食盐。
娘将自己烧柴草的土灶上的大锅,洗了一遍又一遍,又让妻子检查是否真的洗干净了吗。
“我的眼睛不行,你们好好看一看,不行的话再洗。”
“干净了,干净了。”妻子说。
父亲说:“点火。"
“婆婆,我要肉肉。”我的女儿,那时只有三四岁。
“忍一忍,忍一忍,蛮快的,我的乖乖。”娘笑眯了眼睛。
半个小时后,娘蒸肉的香味,传遍大半个村湾。我爱吃娘亲手做的,一块块大小一致,厚薄均匀,火功恰到好处的米粉蒸肉。
我爱吃娘用瓦罐蒸笼蒸出来,不会变味的米粉蒸肉。
我爱吃,我娘用劈柴火,用土灶膛,用大铁锅,蒸出来的米粉蒸肉!
我更爱千里之外,我的父母,哥嫂,侄儿,侄女和他们的孩子们。水货杨老三,月6日于吴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