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返乡,家门口圆梦农村青年杂志

青年返乡,家门口“圆梦”文/周晓雪“看着太繁华了,感觉有落差。”高中一毕业,胡涛就去了上海打工,林立的高楼大厦、闪烁的外滩夜景,他发现自己始终有些格格不入。那一年,胡涛19岁。他找了份餐厅后厨的工作,包吃包住,一个月工资多元。每当夜深人静时,他总想起家乡的那条小河,想起母亲做的粉蒸肉和烧白。胡涛年7月,在福建打工的母亲腿受伤,回到老家重庆梁平回龙镇民胜村。胡涛左思右想,决定回乡,一边可以照顾母亲,一边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。当时,国家正大力推进“乡村振兴”,胡涛萌生出拍“三农”短视频的想法,便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大城市。和胡涛一样,“85后”成世芳也是在年决定回乡,她是第一批返回石柱县中益乡开办农家乐的创业者。大学毕业后,成世芳去了深圳工作。对她而言,外出打工意味着可以摆脱种地的枯燥日子,那时的中益乡还是一个深度贫困乡镇,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成为常态。成世芳近年来,中益乡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,乡里开始发展民宿产业,成世芳动心了,决定回家!年5月,一栋别致清雅的“花园洋房”依山而建,坐落在沟口组公路旁的一处小堡坎上,成世芳开始打理自己的小民宿……相比胡涛和成世芳,杨玉超回乡的时间要更晚一点。年,他被派驻巫山县双龙镇洞桥村担任第一书记。就这样,三个年轻人在城市和乡村中,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后者。在胡涛的镜头里,乡村是热气腾腾、充满生机的。农家柴火灶里的腊肠焖饭,结起一层香脆的锅巴;秘制的咸菜扣肉,用蜂蜜和老抽浸染猪皮,油光晶亮……再配上潺潺的河水,呼啸的风声,鸟儿的啼鸣,舒心、惬意。在成世芳眼里,乡村更具梦幻色彩。她亲自设计了一栋三层楼的山间“花园洋房”,一楼客厅装有两扇落地的玻璃门,可以尽情享受阳光;屋子的吊顶是由成世芳与父亲采来的斑竹,劈成薄片后拼接而成。成世芳院坝里,既有山里土生土长的金银花、兰花、映山红,也有三角梅、格桑花、灯笼花等外地品种。栽种花草的花盆则是农村常见的瓦罐、石窠等老物件,乡土味十足。花园后面还藏着一个果园,有桃子、李子、樱桃、枇杷……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水果。而杨玉超刚到洞桥村时,却是被眼前的情景“吓”了一跳。作为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,双龙镇以高山峡谷地形为主,自然条件十分恶劣。洞桥村村子海拔多米,产业基础薄弱。村民大部分居住在山里,靠骑摩托车进出,下过雨的小路很是泥泞,一旁便是高达数十米的悬崖。杨玉超如何为这个偏远村庄找出路?杨玉超想到了“网络”。洞桥村土特产资源丰富,脆李、核桃、土蜂蜜、黄花菜等原生态农产品口味独特,营养价值高,却因交通不便走不出大山。杨玉超尝试对接网络传播平台,策划包装特色农产品,装点网络店铺,并组织村民开展集中实训。“没想到我家的洋芋和干黄花,还有自家做的豆豉都能卖钱了。”贫困户聂宗翠满是开心。仅年,她就增加近万元的收入。疫情期间,村民李先付种植的草莓不好卖,他每天都骑着个三轮车拉到路边吆喝,一斤7元钱也不好卖。了解到这个信息后,杨玉超拍摄了一条十几秒的视频,发到短视频平台上,竟获十几万次的浏览量。评论里纷纷询问“这么便宜,坐标在哪?”“草莓看起来不错,这是巫山什么地方呀?”“我回去巫山的时候不知道还有没有。”杨玉超挨个回复,还承诺道:“大山人很朴实,进园采摘10元一斤,坚决不涨价。”就这样,游客纷纷上门采摘,老人只顾着坐在家里忙收钱,脸上笑开了花,不停感叹网络的神奇。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。一些曾经走出大山的青年,纷纷选择回到家乡,用自己的双手与汗水,装扮乡村美好家园。来源:华龙网终审:蔺玉红审校:李志国刘朱婴编辑:胡晓荣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guangyuanjk.com/afhgx/3744.html

蒙ICP备2021005322号-1

当前时间: